山東理工大學“青衿致遠”實踐團參觀齊文化博物館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7-19 閱讀:
為探索臨淄文旅資源,發(fā)揚齊文化,7月17日,山東理工大學“青衿致遠”實踐團來到齊文化博物館進行參觀。
尋齊風印記,覓齊國古韻。
實踐團由大門進入一樓大廳,迎面便是氣勢恢宏的巨型紫銅浮雕版畫——《海岱齊風》,刻有姜太公、齊桓公、孫武、孫臏和晏嬰等齊地人物,精心雕琢,筆落金石,一勾一畫中仿佛仍可窺見當年齊桓公指點天下、稱霸一方的豪情。緊接著,實踐團成員參觀基本陳列展廳,基本陳列展廳以齊文化的歷史長卷為本,以國史的發(fā)展脈絡為根,以齊國故都八百年的興衰變遷為基點,運用各種沙盤和投影等新型技術,穿越千年,在歷史迷霧中窺一縷陽光,于歷史長河之中見昔日榮光。實踐團成員沉浸式感受齊魯大地的歷史文化淵源,身臨其境的到文物中去觸摸歷史,感受歷史,探究歷史。

品泱泱齊風,探齊國文化。
實踐團走進特色陳列展廳,在它的四個組成部分中,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探秘‘東方海王之國’的齊地考古館。以陶器、銅鏡為主,大巧不工,質拙天然,盡曹衣出水之美。通過講解員細致的介紹和現(xiàn)場實地參觀,使實踐團成員更近距離認識臨淄考古發(fā)現(xiàn)歷程與最新考古成果,體會到考古蘊含的文化內涵和價值。講解員以稷下學宮保護成果為例,通過現(xiàn)場教學向實踐團成員普及文物保護和考古知識,講解齊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,讓實踐團成員深入領略齊文化精髓要義。

揚齊風清韻,傳歷史根脈。
實踐團成員參觀齊文化廉潔教育基地,先后參觀按照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”展開的序廳、正心修身廳、廉潔齊家廳、廉政愛民廳、啟示感悟廳、尾廳,深入了解齊國歷史上姜太公、管仲、晏嬰、齊威王、齊宣王以及稷下學宮部分學者的廉政思想。教育基地用歷史文物話廉潔,以史實傳清風,讓實踐團成員感受到廉潔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。
齊文化博物館里文物,訴說著齊地的歷史變遷和朝代更迭,陳設完美還原齊都的經濟發(fā)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狀況。“青衿致遠”實踐團此次參觀走訪旨在深入探索臨淄區(qū)文旅融合產業(yè)為鄉(xiāng)村振興注入的新鮮血液,體會“活起來”的齊文化為臨淄帶來的新變化,推動實踐團探索“活化”文旅與鄉(xiāng)村振興關系。
作者:王怡琳 張煜 胡亦涵 來源:山東理工大學
社會實踐推薦
- 我的支教日志
- 踏上支教之路的那一刻起,我仿佛踏上了一場沒有終點的內心探索。這不僅僅是一段物理上的遷徙,更是一次心靈的深刻旅行,記錄著我從初識
- 07-19